吳三可

但願君心如滿月,清輝不減少年時。

因仁义而败的宋襄公,真的错了吗?

文/修远

《宋楚泓之战》,宋襄公因仁义而败,遂被人引为笑谈,更有甚者称其“蠢猪式的仁义”……

宋襄公以仁义礼法的宗旨为战真的错了吗?在礼崩乐坏的年代里看来当然是错了,因为人们眼中只有利益,为了利益可以不择手段。但春秋初期尚未完全礼崩乐坏,周天子虽已式微,当时诸侯想要称霸,打得旗号却正是“尊王攘夷”。

尊王便是要以周天子为尊,以周礼为制,而攘夷则是抵御中原诸侯之外的夷狄,尊王攘夷二者缺一不可,礼制更在武功之前,所以并非仅是哪国的军事强,哪国便是霸主了。

春秋时期及之前,战争规模非常小,伤亡也少,打仗不会超过一天,战斗形式更是要符合周礼,双方排兵布阵,你来我往,战车对战车,步卒对步卒,有种体育竞技的精神在内,打仗也主要是让对方臣服,只要对方认输就不能再进行攻击,例如五十步笑百步在当时便是成立的,因为对方如果逃跑了五十步就不能再杀他,所以没必要跑一百步。

这也正是文明的体现与象征,与文化落后的蛮夷是不同的。

而楚国便是当时的蛮夷:“我蛮夷也,不与中国之号谥”。

自封为王的楚国,在当时便是不行周礼的流氓国家。楚国打仗与中原诸侯国不同,他们不按周法礼制,这就是“蛮不讲礼”。而宋襄公的错误便在于:拿文明的周礼,对待不讲周礼的流氓楚国,这就是秀才遇上兵。

正是因为楚国这样称霸南方的蛮夷之国对中原文化的入侵,才加快了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,至战国更是毫无礼乐可言,战争杀伐、血流漂杵,这是劣币驱逐良币,非宋襄公之错。

在礼崩乐坏开始的年代,宋襄公孤身一人扛起礼义的大旗,更是难能可贵的品质。

所以无论孔子还是太史公,都对宋襄公有所称颂。

这场宋楚泓之战,以宋襄公的仁义失败而终,真是令人悲哀感叹的事情。

评论(1)

热度(8)